Alan Song, Managing Partner of SBCVC: Big Data Helping to Take Care of Your Parents



  日前,一则新闻引起所有人的关注——自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

  与此同时,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天上午,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判处被告人马某、朱某除承担原告储某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需至少每两个月到老人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这起对“常回家看看”诉请的判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施行后的国内首例判决。

  其依据是新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在第十八条条文里面,又着重指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由于相关法律条文对于如何监管执行,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所以专家认为,此次案件的判决,只是一个尝试,实际效果如何,还需司法实践进行检验。

图: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 宋安澜

  对此,软银中国资本的主管合伙人宋安澜认为,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体制的现状,一方面老人由于医保的限制而无法脱离退休地去依附于子女,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子女为追求职业发展常常不得不选择到其它城市工作和生活,因此很多子女并不与老人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未必能够保证定期探视。而相关对于老人日常生活的探视与照料问题,即使子女在同一城市,也无法承担对年迈父母全天侯、细致的关注。在当前日益成熟的智能技术时代,未来可以更多地依靠基于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科技手段来进行监测、沟通,来缓解上述问题。

  移动互联的核心网络节点变成人

  伴随着各种随身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网络节点,不再是网页,而是变成了人!

  在数据大爆炸的情况下,怎样收集、挖掘这些数据,也面临着技术与商业的双重挑战。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重要的变革因素。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商业意义,并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而在于对这些富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加工处理,最终实现数据的“增值”。

  据初步统计,目前大数据形成的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预计会增加到530亿美元。未来,数据可能成为最大的交易商品,尤其是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

  虽然大数据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商业价值已显现。首先,基于数据交易即可产生效益;其次,基于数据的挖掘与加工,会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诞生。其中,在医疗保健方面虽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已经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出现。

  大数据帮你监测、照顾老人

  目前,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其中,老年人的探视、监护,越来越成为普遍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据全国老龄办介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2013年将超过2亿,2050年达到峰值4.83亿。届时,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占当时全球老年人口的1/4。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劳动力减少,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宋安澜先生认为,针对这一情况,除了社会领域的改革之外,应对这一危机的主要力量是高科技在日常养老服务中的运用,而当前科技的进步其实已经能够适当缓解这一问题。

  如今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可以通过运用传感器网络产生的连续监测数据,达到对于特定人群的全天候监测。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数据传输及存储技术的快速提高和应用价格的不断下降,未来可以达到全年365天不间断的、全面的、细致的信息监控与传导。

  宋安澜指出,老年人的远程监护目前世界上尚无成熟办法。其关键难题是,要做到“既不能看,又要知道”,其难度不亚于孙思邈的“红线诊脉”。如果装几个摄像头,老人一举一动吃喝拉撒都受人监视的话,没人会愿意装。只有运用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结合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

  对独居老人日常起居的监测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系列行为准确地进行实时的采集、识别、分析并从中发现意外、异常和细微的趋势变化;而这一切不能采用影像,不能干扰老人生活;为避免误操作导致的无效数据,也不能要求老人在信息采集上给予配合;作为面向大批老人群体的技术方案,在器件和运营的成本上又具有相当严格的限制。因此这无论在信息采集方面,还是在行为识别和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方面,都是具有相当技术难度的挑战。

  智能化、个性化的老人监护平台正在开发

  在家庭监测老人,有一些独特而有趣的现象,日常数据是老年人生理、心理的高度个性化的反映;随着每一天的收集,形成海量数据库,进一步开发价值极高。虽然大部分数据与老年人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还没有得到透彻的研究和合理的解释,但很多临床上有趣的现象,非常鼓舞人心:

  通过观察老年人的日常运动的变化趋势,专家可以了解并建议老年人如何稳步行走,以防跌倒;通过监测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从床上起身去厕所,可以衡量老年人的敏捷性,并决定是否需要工具或人的帮助;还可以因此了解推断很多健康状况,比如,有无前列腺异常,是否尿道感染、膀胱感染等;通过相关的身体活动量、体重和卫生间的使用,可以了解老人每天是否有足够的锻炼,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专家可以诊断潜在的疾病,便于早期干预,防止恶化。

  宋安澜先生认为,如何将软硬件技术及大数据算法与服务流程相结合,开发出一个标准化的可规模化的产品或服务,是大数据商业模式延展上的挑战之一,这需要对大数据技术和特定的服务领域有深刻的了解。目前在欧美国家,个性化的大数据应用,尤其是在人体和健康相关的应用是个热点,不断有创新出现,其创新亮点往往是硬件技术的巧妙运用结合大数据技术在某一领域的深度渗透,这种跨学科应用正成为创新的温床。

  值得欣喜的是,国内在这方面有了突破,在最近的千人计划创业大赛中,有创业团队通过在老人居住环境中部署多方位传感网络,结合大数据分析,开发了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老人远程看护平台,使老人的日常起居全天侯地被关注,及时发现意外或异常;还可以从监测数据中发现趋势变化,以防患于未然。软银中国资本正密切关注这个领域,同时也期望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家参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可估量。

  宋安澜坚信,就目前的趋势而言,大数据的应用,很快将能帮你照顾父母。当然,作为子女,还是要尽量抽出时间去探望父母,虽然系统可以帮助监护老人的健康,亲身相处给老人的心理安慰仍是非常重要的。